春节长假刚过,煤炭市场还维持在放假期间的状态,电厂现货采购基本停滞,环渤海港口的场存有所增加,有存货的贸易商出货意愿比较强,秦港5500价格低于1200元/吨。
而下游开工补库会释放一些需求,一旦贸易商惜售,而需求增加的话,会造成市场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,煤价保持坚挺,但不会出现持续性上涨行情。近期,大部分煤矿还销售库存为主,煤矿拉煤车不多,产地市场仍是供需两弱。
节后,尽管环渤海港口库存充足,但煤炭市场并不悲观,近期,市场暂稳,远期来看,市场仍有支撑。其中,秦皇岛港、国投曹妃甸港、华能曹妃甸、国投京唐港存煤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8、224、122、120万吨,足够的长协供应,叠加一定数量的进口煤补充国内市场,造成终端电厂库存和二港存煤双双处于中高位水平,港口贸易商报价暂维持节前水平。复工后,随着电厂日耗的恢复,拉运的启动,环渤海港口下锚船的增多,港口装船恢复正常,预计环渤海港口压港现象会逐步缓解。后期煤价涨与跌,取决于下游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后的需求情况。产地方面,春节期间主力煤矿生产正常,且以保长协为主,部分中小煤矿陆续恢复生产和销售,民营煤矿也开始准备复工复产事宜。
环渤海港口方面,春节期间,受封航以及下锚船稀少影响,各港口库存得到垒库,积累维持高位。如果下游少量的补库,不会带动煤价大幅和持续上涨。投资方面,作为投资先导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数量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速度,工程建设相关行业稳步回暖。
临近春节,环渤海港口煤价触底反弹,随后趋稳。外贸方面,在国内政策带动下,预计我国贸易平稳增长,展现出较强韧性。国外方面,我国第一进口国印尼矿方为履行国内DMO义务,而减少煤炭出口数量,再加上降雨影响库存,印尼市场煤货源偏紧。下游经济链的修复,带来发电需求增量,有望带动煤炭日耗回升
总的来看,今日智库预计2023年粗钢产量大概在10亿吨左右。4、2023年的展望(1)需求端虽然国家颁布了诸多利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,但该行业下行是大势所趋,目前的政策还是以软着陆为主,且政策集中于供给端,房地产行业如若想有适当的发展(房地产行业与地方财政深度捆绑,仅仅要求稳,是不够的),未来需求端的政策颁布必须发力,从而让消费者更加积极的买房,这难度很大,但这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,没有需求,相当于没有基础,因此今日智库认为未来更多的政策可能会集中于需求端。
在疫情反复,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下行的情况下,钢材价格持续走低,钢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,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焦炭价格。生铁产量的下降和其下游房地产行业的下行息息相关,在房地产各项数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,依靠着基建行业的默默发力,生铁的产量仅仅微降,当然这也是钢企在粗钢压减政策逻辑及为自身销售不得已的做法。在中央经济会议要求稳的基础上,多家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在5%左右,房地产虽然下行,但政策扶持也不至于太差劲,基建可能会如今年一般持续发力,同时在防疫工作放开后,制造业的订单开始回流,这些都撑起了2023年的用钢需求。3、需求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生铁产量8.64亿吨左右,同比减少0.5%。
(2)产量端根据Mysteel的统计,2023年全年大概淘汰产能3000万吨,新增产能5000万吨,净增产能2000万吨,焦化总产能的增加使得焦化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,但需求下滑反向压制焦炭产能释放及产量的增加,考虑到价格的因素,预计全年焦炭产量维持在4.65亿吨左右。焦炭产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其产能的释放,另一方面在于下游的需求,数据端表现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弱。1、焦炭价格走势一季度焦炭价格涨多跌少,价格高位,主要是两会后释放的利好消息给市场充足的信心,同时冬奥会结束后,钢企采购积极带动了价格上涨;自二季度,焦炭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落,尤其是在5月,一波四轮下跌,使得焦炭价格下跌了800元/吨,主要是因为之前释放的利好预期迟迟未兑现,市场情绪开始走弱,且钢企亏损开始打压焦炭价格;三季度下游钢材需求疲弱,市场情绪悲观,钢企持续亏损,部门钢企开始限产检修并控制焦炭到货量,焦炭价格继续走弱;四季度,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密集颁布,市场情绪有所好转,在原料煤涨价、焦企亏损的情况下,至11月下旬焦炭价格开始了四轮上涨。2022年,主产地准一级冶金焦年度均价2786元/吨,同比下降39元/吨。
(3)价格需求在下滑,产量端的供给维持在相对高位,焦炭市场整体供需会宽松,同时炼焦煤煤价在2023年大概率会下跌,这些都导致了焦炭价格走弱,同时由于业内竞争加剧,焦企的利润会被进一步压缩,考虑到下游行情及疫情,全年走势前低后高,中线下移。图1:主要地区焦炭价格数据来源:今日智库2、产量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焦炭产量4.73亿吨左右,同比增长1.9%
(2)产量端根据Mysteel的统计,2023年全年大概淘汰产能3000万吨,新增产能5000万吨,净增产能2000万吨,焦化总产能的增加使得焦化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,但需求下滑反向压制焦炭产能释放及产量的增加,考虑到价格的因素,预计全年焦炭产量维持在4.65亿吨左右。焦炭产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其产能的释放,另一方面在于下游的需求,数据端表现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弱。
4、2023年的展望(1)需求端虽然国家颁布了诸多利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,但该行业下行是大势所趋,目前的政策还是以软着陆为主,且政策集中于供给端,房地产行业如若想有适当的发展(房地产行业与地方财政深度捆绑,仅仅要求稳,是不够的),未来需求端的政策颁布必须发力,从而让消费者更加积极的买房,这难度很大,但这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,没有需求,相当于没有基础,因此今日智库认为未来更多的政策可能会集中于需求端。总的来看,今日智库预计2023年粗钢产量大概在10亿吨左右。(3)价格需求在下滑,产量端的供给维持在相对高位,焦炭市场整体供需会宽松,同时炼焦煤煤价在2023年大概率会下跌,这些都导致了焦炭价格走弱,同时由于业内竞争加剧,焦企的利润会被进一步压缩,考虑到下游行情及疫情,全年走势前低后高,中线下移。在疫情反复,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下行的情况下,钢材价格持续走低,钢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,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焦炭价格。2022年,主产地准一级冶金焦年度均价2786元/吨,同比下降39元/吨。1、焦炭价格走势一季度焦炭价格涨多跌少,价格高位,主要是两会后释放的利好消息给市场充足的信心,同时冬奥会结束后,钢企采购积极带动了价格上涨;自二季度,焦炭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落,尤其是在5月,一波四轮下跌,使得焦炭价格下跌了800元/吨,主要是因为之前释放的利好预期迟迟未兑现,市场情绪开始走弱,且钢企亏损开始打压焦炭价格;三季度下游钢材需求疲弱,市场情绪悲观,钢企持续亏损,部门钢企开始限产检修并控制焦炭到货量,焦炭价格继续走弱;四季度,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密集颁布,市场情绪有所好转,在原料煤涨价、焦企亏损的情况下,至11月下旬焦炭价格开始了四轮上涨。
在中央经济会议要求稳的基础上,多家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在5%左右,房地产虽然下行,但政策扶持也不至于太差劲,基建可能会如今年一般持续发力,同时在防疫工作放开后,制造业的订单开始回流,这些都撑起了2023年的用钢需求。图1:主要地区焦炭价格数据来源:今日智库2、产量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焦炭产量4.73亿吨左右,同比增长1.9%。
生铁产量的下降和其下游房地产行业的下行息息相关,在房地产各项数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,依靠着基建行业的默默发力,生铁的产量仅仅微降,当然这也是钢企在粗钢压减政策逻辑及为自身销售不得已的做法。3、需求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生铁产量8.64亿吨左右,同比减少0.5%
而另一个煤炭主产地也在积极行动。据今日智库了解,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积极督促各产煤盟市、煤炭企业合理安排职工轮休,做到不停工、不停产,确保煤炭正常生产和平稳有序供应。
虽然还是春节放假期间,山西省依然开会组织增产保供!据今日智库了解,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炭增产保供的要求,1月24号,山西省能源局召开全省能源系统煤炭增产保供调度电视电话会议,分析当前形势,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。整体的来看,由于最近还处于五九期间,全国气温普遍较低,加上寒潮影响,民生用煤比较集中,电煤供应偏紧,价格依然高位运行,今日智库判断,目前供应偏紧的情况在正月十五前还难以改变。会上说到,当前正处于冬季用能高峰期,作为煤炭大省,要继续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。今天是1月27号,正月初六,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。
要紧盯全年目标不动摇,稳定提升日产量不松劲,完成煤炭新增产能不停步,抓好煤炭生产组织和运输调度,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山西贡献。据今日智库了解,受部分民营煤矿停产影响,市场有效供应减少了不少,电煤偏紧,特别是坑口及周边市场,相对来说港口电煤供应还不错。
同时,督促各盟市和企业抓好安全生产,并坚持煤炭生产日调度日报告制度,及时协调解决问题,坚决打击市场炒作、哄抬煤价等违法行为,维护春节期间煤炭市场稳定近期,中电联发布报告指出,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,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2022年增长6%左右。
十四五时期,新疆提出新增产能1.64亿吨/年的煤矿项目建设,产能增幅60%以上;内蒙古提出新建一批大型煤矿,120万吨/年及以上煤矿产能占比达到92%;陕西力争核增产能800万吨以上;山西提出对符合核增条件的煤矿应核尽核、应增尽增,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此外,从国际煤炭市场来看,俄乌战争仍未结束,全球煤炭供应偏紧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。去年8月份,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,保供政策统一延续到2023年3月,那么两个月之后的煤炭保供政策还能否延续?回顾2022年,正是得益于国家煤炭长协保供政策,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。
由此看来,今年3月份到期的增产保供增产将有望延期。值得注意的是,国家发改委在去年10月发布的《2023年电煤中长期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》中明确,原则上每个煤炭企业电煤中长期合同任务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%,对于动力煤资源的75%,2021年9月以来核增产能部分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。可以说,面对当前市场电煤供应偏紧态势,增产保供仍是市场的主旋律。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生产原煤45亿吨,同比大增9%,有力保障了全国用电需求。
显然,全国电力需求的增长势必要求持续提升煤炭保供能力,进一步加快释放先进产能。目前正值全国用能高峰期,山西、内蒙等产煤大省仍在积极推进煤炭增产保供。
从今年长协合同签订方案的政策导向来看,增产保供仍是各煤炭企业的主要任务。今日智库还注意到,去年9月,国家能源局表示,下一步将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,确保煤炭产能稳定。
唯有继续推进增产保供政策,充分发挥长协煤保供的压舱石作用,才能守护好国内电力供应的基本盘。此外,《方案》还将欠一补三纳入合同条款,签订诚信履约承诺书。